情理

2020年3月1日

近日来一系列事情引发了不同的观点,例如病毒起源、中国该不该道歉以及孙杨被禁赛。我觉得一系列讨论背后,没有分清因果、情理与责任的区别。

因果是最客观的存在,往往也需要很多的精力才能研究透。责任或者法律责任,则必须能够对应到相关条例并且需要评估是否存在有效的追责机制才可以去深度讨论的。责任的规定又是基于情理之上,这部分的情理不是某个人的情理,而是很多人共同的情感、被广泛认可的道理、或者是基于更大群体的共同利益而作的推断。

界定责任的基础之一就是必须基于相匹配的因果。这意味着首先得有(可能)产生后果的行为,其次这个行为和后果必须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相匹配。如果我剃光了头发,然后引起了第三次世界大战,那责任不能在我这一方,只能怪这个世界的矛盾太根深蒂固了。

我又想到“情理”这两个有些矛盾的字居然组合成一个词,想了一下原因,编出了一种情理互换理论。当在感情上有倾向时,不好表达出来,就要讲道理。当觉得道理讲不清楚时,就要先从感情出发感化,让我支持你。这些是不好的地方。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地方是,很多时候往往没有真正能讨论观点、讲清道理的空间,所以很多东西只能通过情绪化的方式释放出来。这种明辩道理的空间往往被两种东西所压缩,一是就是非常强大的外力不允许存在这种讨论,二是讨论的一方“异常强大”。有些人包括我自己以前的很多时候和现在的某些时候喜欢“抖机灵”,这种显得自己聪明的做法,实际上压缩了对方表达观点的空间。有些人更是从一些让人无法不认可的道理或情感出发,相当于一下子就拿了核武器,别人更是没办法表达观点了。

从这个理论出发,又有一些想法或是可以有帮助的。讲道理时尽量体会下对方的情感。宣泄情绪时,尽量想想能不能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表述。

病毒起源,这是个因果关系,这是客观的,而且短期内很难被研究透的。讨论这个起源,要避开情理和责任的干扰。中国该不该道歉,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表示遗憾,但目前还无需道歉。六神磊磊抖机灵做了个比喻,这个建议不要做类似的比喻,没有意义,而且压缩了别人表达观点的空间;另外有些驳斥的文章又从牺牲和大义出发,应当也不讨人喜欢。孙杨被禁赛,我是支持这个结果的。我们常讲自己的情理,不考虑因果和责任,是需要慢慢改变的。道理是大家讲的,不是我有自己的道理就可以什么都不顾。一系列宣传背后,多少有些利用民族感情,这个就是情理互换理论,用情换理。

2020年7月4日

今天看山东的高考顶替事件,就想把之前的想法发出来。时代奔涌向前,流过的水必不干净,可对每个受害人而言都是百分之百。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长大,你或者身边的人大概率会经历过类似的不公和极度强权。没有讲道理的空间,而且害怕报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能理解受害人的夸大事实的做法,但是我不喜欢这种做法。

以上是情,讨论最好从法律责任上出发,我不是学法律的,不过有一些未经验证的看法。分析的角度主要是是否违法以及事件的危害性。这次其实有两个事件,第一是当年的顶替事件,第二是受害人如今的举报。顶替事件违法无疑,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对于受害人而言,尽管如今查清后可能受害程度没有之前预期那么高,但是我很难想象别人用了我的身份去做一些让他获益的事情,会没有侵害我的权益。然后就是夸大举报,违法性我不是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是否允许受害人对情况产生一些不准确的描述,这个不懂。然后从危害性上来看,我觉得是很轻的,首先从社会效应上来看,我觉得整体是正向的,从被举报人来看,我觉得也很难产生严重的侵权。

最后从情理互换理论上来看,夸大事实的确博取了同情和舆论支持,以及肆意的指责受害人不诚实形成舆论,都是想以情换理。这不好,但是过去种种给人的感觉是,这招在当下的社会是行得通的。